1. 国家鼓励灵活用工,灵活用工极大推动经济发展
“8月16日,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,介绍7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。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介绍了有关教育和消费的情况。他指出,今年以来,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。随着经济恢复以及就业优先政策的实施,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有所回落。付凌晖认为,就业整体恢复主要原因有几方面因素:
一是经济逐步恢复,用工需求增加。二季度,GDP两年平均增长5.5%,比一季度加快0.5个百分点;
二是新动能成长壮大,灵活就业在增加。随着双创快速发展,共享经济、平台经济快速成长,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,就业带动效应在增强。快递小哥、网络直播、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岗位在增加;
三是就业优先政策持续显效。持续推进企业减负、稳岗扩就业,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,有序引导农民工外出就业,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保障,以上措施都有利于促进就业稳定。“
灵活用工相关的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是市场发展的新兴产物,它们充满着生命力,正在大步向更高效的就业时代迈进。如今,越来越多的人群已经加入到了灵活就业的队伍中,无论是灵活就业人群本身,抑或是灵活就业服务从业机构,他们都在为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贡献着巨大的力量。
2. 谁适用灵活用工?
对于像劳动密集型的、可替代性较高的蓝领群体,目前是灵活用工市场的主力军。由于岗位对于个体专业要求不高,与特定个体绑定关系较浅,劳动需求大,这也是灵活用工最初兴起的主要市场。
不过从最新调查发现,越来越多的企业招聘的灵活用工人才大多为中高层管理人员,有时甚至是领导层人员。调研还发现,随着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区块链等技术的兴起,企业对一些专业技能的中高端岗位要求相对较多,需求量也比较大,灵活用工岗位存在高端化趋势。
总结来看,眼下中国的灵活用工就业人群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类领域:
l 以生活服务型岗位及劳动密集型岗位为主的蓝领群体;
l 科技发展所需要的中高端技术类岗位,包括IT人员、人工智能开发人员、系统工程师等等;
l 专业性较强的辅助型职能岗位,例如HR、律师、财务等领域的资深就业者也是灵活用工的积极尝试群体。
3. 如何更好地使用灵活用工
然而,市场尚未完全成熟,可大批量的从业人员却无法等待。随着灵活用工的从业队伍逐渐庞大,需求缺口越来越大,无论是服务平台还是相关机构,对于这块巨大的蛋糕都表现地跃跃欲试。可是发展必定会伴随着挫折,尤其是在市场发展过于迅猛的时候,政策的规范化和保障总是姗姗来迟。大量没有专业资质的服务机构纷纷涌现,由于对业务本身的理解不够深刻,再加上对政策的解读出现了偏差,导致灵活用工概念被歪曲应用。市场上频频出现的暴雷事件,使得很大一部分原本适用灵活用工的企业和从业者望而却步。
因此选择一个靠谱、安全的灵活用工平台成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。